《俗女養成記》|儘管俗氣,家永遠是疲倦心靈的歸處(後半微雷)

Last Updated on 2023 年 11 月 4 日 by 萊恩 Ryan

做人子女的日常,是負重前行時還可以笑中帶淚、是以為長大了卻還是永遠有人替你扛起更大的包袱。

喜歡這樣有點刻意、但很自然的全家福。本篇圖片全部截自Netflix。

俗女養成記,在我看完的那一天,宣布要拍第二季了!!!(撒花)

陳嘉玲回來啦!《俗女養成記》宣布第二季開拍,回顧第一季那些讓我們又哭又笑的Top 5名場面
大家還記得在 2019 年底創下收視熱潮與熱門話題的 台劇《俗女養成記》 嗎?翻拍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故事時空背景橫跨現代與民國 70 年代,並大膽以年屆 40 歲的熟齡女「陳嘉玲」(謝盈萱…www.cosmopolitan.com

陳嘉玲,跟我一家人真的很像。

雖然我家沒有39歲不婚的女性,但有在台南鄉村長大的三合院,也有北上求學的一家子,有大我8歲的姊姊,弟弟的角色我就自動對號入座了(笑)

非常喜歡這段,「嗨!」

應該說,每個台灣長大的家庭,或多或少都能提煉出自我的投射吧。

好的戲劇就是這樣,能夠將自己化為劇中人,感受劇中的喜怒哀樂,然後慶幸的拍拍自己:這是戲,我是我。

但誰知道?畢竟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戲,代表在我們身邊有數不清的陳嘉玲、陳嘉明呢。


因為《俗女養成記》要在Netflix下架了,我才趕快把之前載好的部分打開來看。

現在,我確定喜歡看單元劇。尤其是日常劇。因為我知道中斷的部分也無所謂,下一次看理解無礙。

《俗女》就是這樣。

上班族社畜日常。

嚴格來說,《俗女》沒有明確的劇情主線,時間軸也非常短暫。從大嘉玲參加婚禮開始,每一集穿插小嘉玲的片段。

照理說,也不是很需要敲碗喊下一集的情節。不過呢,我花了2個晚上,默默把10集追完了。

真是令人驚嘆的高效!如果我上線上課程有這麼輕鬆自動就好了XD


其實呢,我覺得嘉玲一點也不俗,相對的,她在劇中演出的精明特助形象,詮釋了台北人工作的樣貌。

至少是得體、時尚,又有自己的幸福。

所以片頭一開始從淑女到俗女的轉換,真的很有意思。

那到底俗在哪呢?

原因可能是出生地台南。當然啦,如果出生在台南,小嘉玲流利的台語,可能是俗的基因。

至少看到滿滿的台語,從小規定與長輩溝通要講台語的我很有共鳴XD

劇情設定的後壁,也在我老家台南麻豆的隔壁。小時候跟著阿公阿嬤長大,對那種有門檻的騎樓、鄰居串門都很熟悉。

真的要說「俗」,如果說簡單一點,應該也可以說是在地吧。例如,如果是都市人看見鄉下地方來的,都會說「增咖ㄙㄨㄥˊ」,笑説小地方來的,沒見過世面。

可是真的越俗,越在地。其實也就是有些人替你守住了一片淨土。

佛家説靈山淨土何處尋?往方寸山去,而方寸,就是心田。心靈的原鄉在哪?多半都是家鄉。

嘿嘿嘿,我知道我知道,有些人到都市生活後,再也無法習慣鄉下枯燥簡單的日常。

不過呢,從劇本的角度來看,一個英雄(主角)的旅程,總是由一個日常開始,最終在新的日常結束。

因此在台北生活了20年的嘉玲,回到家鄉的決定就不那麼稀奇了。

因為她在台北的日常,被自己親手毀滅了。

而當她回到原鄉,重新適應的過程,也是她變俗的開始。


劇中每個家人都有他的故事。

身為媽寶的江顯榮,明明條件不錯,卻對媽媽百依百順。

確定分手後,卻可以閃電結婚,這不是媽媽的安排我不信。

後續劇情還有驚鴻一瞥,看起來過得不錯,他還釋出善意,然而有些關係,「不再見了」可能真的比較好吧。

引爆劇情導火索的帥哥Mark,或許就是給所有代入嘉玲角色的女性一個幻想,生活中總有那麼幾位遇到了,暗自感嘆:錯的時間對的人。

或許Mark無心,但再狗血一點,肯定能發展成八點檔愛的情節,就讓他留在乾乾淨淨的熟人關係也單純許多。

像嘉玲的爸爸,為了繼承家業,沒有離開過台南。

劇中側寫了阿公偏愛小兒子,小兒子也因此鄙視只會當「守屍鬼」的大哥。

蝦趴的叔叔。

但是人生裡除了自由,還有責任。

責任總是由看起來很俗的人接手。

嘉玲的媽媽,就甘願當家庭主婦,閒暇跳土風舞嗎?

那帶小嘉玲去上鋼琴課的她揮舞的雙手,不也是在揣想心裡的小女孩可以在琴鍵上飛?

還有嘉明,嘉玲的弟弟,算一算他應該也快30,卻始終留在家裡。

最後一集神展開的弟弟。

看起來是透過網路行銷中藥行,生意還不錯。

他們就沒有別的夢想嗎?

他們真的俗嗎?

看起來笨,但之前一句話就是這麼說,「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沒有大哥的犧牲,哪有小弟的自由?

沒有當阿嬤的撐起一個家,哪有李月英(本名)的瀟灑?

李月英,你自由了。

沒有與大嘉玲與小嘉玲和解,哪有俗女的養成?


回到自己身上,有時候就比較理解,為什麼爸爸媽媽很不容易,因為他們做出很多決定,希望小孩可以走得輕鬆一點。

但是偏偏小孩子不聽他們的話,總是要自己闖過,也許才發現當初的好,更可能是始終給出一句「你不懂啦」就走開。

就算闖得好,也無法阻止擔心。

這沒有什麼對錯,就是能不能互相理解。

我跟朋友討論的時候,最後說了句,「適合的選擇,才是最理性的。」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選擇,就算時間可能花得有點長,也沒關係。

俗,是別人定義的,也是自己甘願的。

與我喝杯茶聊聊吧!成為一名菜鳥記者後,我希望能與更多讀者保持互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對我的近況、對媒體工作感興趣,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給我更多鼓勵!

萊恩 Ryan
萊恩 Ryan

嗨,我是萊恩日誌的萊恩 Ryan。

我先是愛書人,後是媒體人,立志當個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我喜歡將閱讀的收穫寫下來,分享給你,增加好人與好事相遇的機會。

好奇想提問,或是邀約合作,歡迎來聊:[email protecte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