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4 年 3 月 24 日 by 萊恩 Ryan
南返,難返
思想準備
交換是一場美好的夢,等到醒來以後也許努力上進、也許沈緬回憶,也或許平平淡淡。
為什麼要來交換?為什麼要選擇中國?為什麼是北京?為什麼是北京大學?
家人的態度如何?自己對未來的思考怎麼樣?交換額外付出的時間和花費如何應對?
想想這些問題,有點模糊的印象就可以,就算答案後來被推翻、重新洗牌,都不要緊,重要的是想過!
我給自己的答案是因為我想出國唸書、提前認識國外的工作環境。只是準備托福和外語檢定的時候不夠努力,臨近申請時只能申請中語區,幸好原本因為預算緣故只打算申請亞洲學校,過去一年的成績還算不錯,於是就選定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北京大學。
另外,我是政治系出身,因興趣在中國交換時選定了「新聞傳播學院」交換。也就是說,在不同院系別交換時,國際事務處要求填寫資料時就可以自由轉換,不過還是要有充足的理由說服台大與對方學校。以我為例,我因常在台大新聞所修課,表現出了動機才更容易進入與原先專業 (即系別)不相符的院系。也有聽說進入北大元培學院(大一不分系,各系的專業課皆可修習)的例子。
目的地:北京
一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二為滿足自己體驗世界頂尖大學的願望。
北京大學位在海淀區,在西四環與北四環的交界,鄰近圓明園、頤和園、中關村與清華大學五道口。海淀區有些類似台北市大安區,大學非常集中,除了近幾年以創新創業聞名的中關村,算是學風非常鼎盛的地方。不過因為北京非常大,距離市區二環以內都可稱作進城,搭地鐵、公交(公車)、打車(搭計程車或共享車)都至少在1小時以上,因此北京大學仍算在郊區。
我是2018年秋季入學。正是北京最好的時節,氣候乾燥舒服、四季分明,正適合出遊。9月也逢秋招,恰好是應屆畢業生和企業洽談實習和正職的熱門時段,不論是打算在中國交換時遊覽神州大地、或在北京掙一份前途,盡可嘗試。
該實習?還是修課?
原先打定主意,在中國這段時間尋求媒體或互聯網實習,一面在學校積累新聞傳播理論等知識。然而一時不慎,選課過多,來不及退選,實習又多半要求一週4–5天含假日和長達半年的工作時間,兩者兜不攏的後果便是後來放棄了實習,專心學習。
我的建議是初衷想好,要實習就是實習、要學習就在學校學習,兩者兼顧不太實際,也會導致和我一樣在開學頭兩週猶豫不定。
身邊選擇實習的朋友或是無薪/低薪實習、或是實習期短暫——長的約莫3個月、短的1.5個月都有。至於實習獲得的成果則見仁見智,但不可否認,人脈拓展亦是非常珍貴的收穫。
唸書風氣盛行,北大同學對於唸書非常投入,也非常樂於發表意見, 經常見老師要求發言5分鐘同學便說上一節課;老師們教學亦各有水準:我所在的新聞傳播學院,課堂內容稍微鬆散、但老師們經驗豐富,多有業界的資深經驗。
我一共修了「新聞攝影」「視覺傳達」「英語新聞閱讀」「新聞採訪寫作」「運動營養與減肥」「公共泰語」,旁聽了「兩岸關係與一國兩制」「舌尖上的植物學」。熱門課除「舌尖上的植物學」,還有如「影片精讀」等,可自行在選課時斟酌。
新聞攝影與視覺傳達我在第3週想退,已來不及,第8週學期中才退課成功,成績單會出現W(withdraw),在意的同學需要注意。最終剩下4門課,其中收穫最大的來自泰語課,與泰文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有互動,因為興趣而學習,是我在北大最感輕鬆也最投入的課程。而新聞專業的課程,反而內容不算扎實,英語新聞閱讀亦強調自行學習,同學漸漸消失、新聞採訪寫作則多為講解著名新聞稿,並以課堂作業錘鍊寫作能力,而非真正跑新聞。運動營養與減肥則是多多積累身體的知識,注意飲食與健身,更應該說是身體保健與養生,最終體脂掉了6 %、體重輕4公斤左右,這些知識卻也是隨時都用得上的。
旁聽的課程:講授一國兩制的老師對台灣了解甚深,課程較為中立,台灣人助教強烈傾中,課堂多為外國留學生,台灣同學在此課堂的收穫大約來自從另外的角度認識台灣;舌尖上的植物學則為熱門課,老師風趣幽默,做實驗的態度熱情專注,課程時常有各領域生農專家講解食物與作物的來源,還可以在課堂享用水梨、西瓜等「課程主題」的對象!
簡言之,北大課程有其廣度,與台大同為綜合型大學,但更為注重作品發表:論文、個人與團體發表。老師教學未必厲害——我想退課原因在此,網上自學相似內容亦可——但同學執著努力於學習的態度卻很值得深思。
學習以外的那些事兒
在北京的社交生活是很單調的。課程上結交朋友,除了主動,多半還需要一起共事,如小組作業,也需要彼此經營投緣。
北大社團雖有百團大戰之說,但多為學術類型,整體完全不能與台大相比,因此我一個延畢老人就沒有參加。但據台灣朋友所言,他加入北大青年(類似校刊社),每週與中國朋友固定見面開會、做事,倒是真切的與北大同學有了交情,並認識到北大同學非人的多才多藝!加入社團是交當地朋友的大好機會。
我參加了北京在地的寫作者筆會。一月一會,期間在網上聯繫,多有互動。還報名很多藝文活動,如北大百年講堂聽歌劇看電影異常便宜、新清華學堂聽崑曲京劇、天橋藝文中心有百老匯音樂劇、市區小型的Live lounge、戲劇、798園區展覽多不勝數。
實習不如預期、學習不如預期、那就旅行吧。4.5個月的時間,每一週我都要求自己要探索這座城市、這塊大地,先後去了天津+秦皇島、青海+甘肅、鄭州+洛陽、陝西西安、杭州+上海、南韓首爾等大城市。
北京市內亦走訪許多市區郊區景點,圓明園、頤和園、故宮+天安門+天壇、798園區+望京、南鑼鼓巷+後海、孔廟+雍和宮、古北水鎮+司馬台長城、奧運公園、香山公園+西山公園、盧溝橋、世貿天階、三里屯等。
旅行所費不貲,善用動車(臥鋪,睡在車上數10小時)比起高鐵、飛機可省大筆旅費。交換生各有各的安排,諸如遍走五岳、哈爾濱滑雪、青島暢飲啤酒、內蒙騎駱駝入住沙漠、川藏高原之旅、江南水鄉等都是熱門選擇。
旅伴多為交換生朋友,也有獨自出行認識新朋友。出遊時,還能享用各地美食,對小吃貨來說真是無上滿足:秦皇島海鮮、青甘清真食物與川菜、河南麵食胡辣湯、陝西泡饃拌面牛肉拉麵、江南杭幫菜小籠包⋯⋯儘管北京已有各地特色菜的連鎖店,在當地享用道地食物還是非常享受。
北京菜亦有稱道之處。烤鴨、涮肉、炸醬麵、火鍋、京菜,甚至有「一碗麻醬沾天下」之稱。烤串、麻辣燙、小龍蝦等都是正餐宵夜兼之,適合朋友聚會。相比外國料理就比較稀有,更多的是各地特色菜。
「大眾點評」可以幫助有選擇困難的學弟妹快速挑選安全不出錯的推薦菜色和店家!不想出門,可以叫外賣「餓了嗎」「百度」「美團」都很方便,經常有滿減優惠;「支付寶」「微信支付」付款好幫手,聚餐拆帳很簡單;出門叫車「滴滴出行」或共享單車「Mobike」(曾經霸主Ofo已經垮台)、看地圖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網上購物推薦「手機淘寶」「京東」「拼多多」:淘寶多免運、京東運速快、生鮮可送,拼多多驚人便宜。
開支
校內食堂有補助,非常便宜!外食則與台北相差不大,應該再高些。
衣服等恰逢雙十一,雙十二,有朋友買到後來行李箱裝不下寄了一大箱回台灣。
北大提供住宿,超乎尋常的便宜1學期500RMB。據外宿的朋友說,北大周邊小套房月租在3000RMB上下⋯⋯
交通公交1RMB起價和地鐵5RMB起算,都不算貴,距離都拉得很長,起碼1小時以上,出行得多留時間。打車比叫計程車再便宜些,計程車起步價13RMB。
旅行交通最費錢,住宿有旅館、青旅、短租等選擇,不過台灣人算是「外賓」,訂房要先說清楚,有些旅店專供內賓(中國內地)。景點門票本科生(大學生)半價優惠,國際學生證有時候可用。
唱歌很便宜,學校周邊很多唱吧麥頌;電影則相差不多;夜店酒吧類同,還有專門的轟趴館,可以租一晚開趴。藝文表演除開校內(北大清華),票價算是很昂貴。
總的來說,20000RMB(單次允許帶入中國境內的現金最高上限即20000RMB)本科生差不多可以在北京過得很滋潤,負擔得起一兩趟遠行。如果想更多出遊娛樂,就得另作打算。
北漂南返,難返
單純的相遇已經很美好。經過回憶美化,不習慣、不自在都會漸漸習慣、漸漸自在。
在北京,高鐵、地鐵、景點都需要安檢,隨身包包需要檢查,有時候還需要喝一口水。監控無所不在,走在路上明晃晃監視器比紅綠燈多,也會有大螢幕實時呈現,並圈出不守交通規則的對象 — — 因為紅綠燈常是擺設,沒有車會禮讓行人!環境衛生有許多環衛工打理,但吐痰、煙蒂屢見不鮮。垃圾分類簡單,常見亂丟一氣。空氣不常乾淨,霧霾時有,幸好乾燥少雨。飲用水難得,常需要買罐裝水或自己訂水喝。還有因為北京其他地方太遠、天氣太冷,會不想出門⋯⋯
在北京大學,夜裏12點熄燈,僅週末不斷電;熱水15:30至22:30為止,須得早早洗完;出入校門需出示校園卡(學生證);飯點準時,一過吃飯時間幾乎難以覓食;任何服務皆需要認證、辦卡,運動有游泳卡、健身房卡,生活有澡卡、飯卡(同校園卡)、洗衣卡,電費、網路費都得自己繳。各地地鐵有自己發行的卡,北京是公交和地鐵合一的一卡通;網上多有認證實名才可開通服務。
方便的地方也有。手機取代全部功能,可以掃碼進地鐵、搭公交,付款幾乎都是電子支付,零錢現金難見,一機在手,其他都不需要了 — — 學生買景點門票有半價優惠,但需要現金購買,建議還是常備零錢。商場店家都有充電寶(行動電源)可以租借,不用自己帶。網購快捷,只需領快遞 — — 紙箱包裝數量多得讓人心驚;外賣方便,飲料、正餐、宵夜都可叫 — — 儘管會製造太多垃圾與免洗餐具。
這幾個月的交換生涯,雖說與初衷截然不同、沒有可以明確寫在履歷的事蹟,但騰出了一段時間想想未來、出走各地,反省過去不夠珍惜台大、探索更多台北,我會挺想念冬天的中央供暖,行動支付的便利還有在北京認識的可愛朋友們!